logo
search
短文体 > 故事 > 网站地图>

著名的历史故事简短10篇

著名的历史故事简短

相关推荐

处理文档已成为现代办公室中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手段之一,在动笔撰写文档之前,我们不妨先看看范文。对范文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系统化地掌握作文的写作步骤和方法,下面是栏目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著名的历史故事简短”,我们会在网站上随时发布最新的相关信息请关注!

著名的历史故事简短 篇1

历史故事:夏桀简介,夏桀亡国,夏桀夏朝亡国之君,历史上著名的暴君

夏帝桀(前1706--1664)元年癸卯,在位43年。夏朝第19代帝王。夏帝发之子。桀,在位43年夏朝最后的一个国王,发子,又名癸、履癸,商汤把他谥号桀(凶猛的意思)。发驾崩后桀继位,为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他建造许多豪华宫殿,无休止地征发百姓,强迫他们劳役。平民和奴隶纷纷怠工,反抗桀的暴政。在位43年,国亡,被放逐而饿死,葬于南巢卧牛山(安徽省巢县)《纪年》:一名癸,居斟鄩,为商败于鸣条,放于南巢,夏亡。今本竹书纪年桀元年癸卯。〈蓝家族谱〉履癸十三年乙卯履癸三十一年癸酉。

夏桀,又名癸、履癸,商汤把他谥号桀(凶猛的意思)。桀是夏朝第16代君主发之子,在位52年(前1818前1766)。履癸文武双全,赤手可以把铁钩拉直,但荒淫无度,暴虐无道。生卒年不详。商汤在名相伊尹谋划下,起兵伐桀,汤先攻灭了桀的党羽韦国、顾国,击败了昆吾国,然后直逼夏的重镇鸣条(今山西省安邑县西)。后又被汤追上俘获,放逐在此。夏桀在位52年,国亡,被放逐而饿死,为历史上著名的暴君。

延续了400多年的夏朝,更是德政衰败,民不聊生,危机四伏。夏桀在位时,各方诸侯已经不来朝贺了,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夏朝进一步衰落但夏桀不思改革,骄奢自恣。据《竹书纪年》记载,他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还从各地搜寻美女,藏于后宫,日夜与妺喜及宫女饮酒作乐。据说酒池修造得很大,可以航船,醉而溺死的事情时常发生,荒唐无稽之事,常使妹喜欢笑不已。

夏桀重用佞臣,排斥忠良。他重用一个叫赵梁的卑鄙小人,此人专投桀所好,教他如何享乐,如何勒索、残杀和折磨百姓。夏桀继位后的第十七余年,有人引见伊尹给夏桀,伊尹以尧、舜的仁政来劝说桀,希望桀体谅百姓的疾苦,用心治理天下,桀听不进去,伊尹只得离去。

太史令终古看到夏桀这样荒淫奢侈,便进宫向夏桀哭泣进谏说:自古帝王,都是勤俭爱惜人民的力量,才能够得到人民的爱戴。不能把人民的血汗供给一人的娱乐。这样奢侈,只有亡国。夏桀听了很不耐烦,斥责终古多管闲事,终古知道夏桀已不可救药,心里明白夏一定要灭亡的,就投奔了商汤,大臣关龙逄几次劝谏夏桀,夏桀就是不听,关龙逄说:天子谦恭而讲究信义,节俭又护贤才,天下才能安定,王朝才以稳固,如今陛下奢侈无度,嗜杀成性,弄得百姓都盼望他早些灭亡,陛下已经失去了人心,只有赶快改正过错,才能挽回人心。夏桀听了,非常生气,下令将关龙逄杀死,这样,夏朝朝政更加腐败,夏桀也日益失去人心,众叛亲离了。到了晚年,桀更加荒淫无度,竟命人造了一个大池,称为夜宫,他带着一大群男女杂处在池内,一个月不上朝。正是这样,夏桀把夏朝推向了灭亡的境地!

著名的历史故事简短 篇2

孔子的著名历史著名故事

1、南子,卫灵公的夫人,宋国人,富有风情,绯闻颇多。南子也是一个追星族,久慕孔子之名,如今孔子来了,得好好见一见,《史记》说:(南子)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原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孔子曰:"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

2、孔子又开导颜回说:「我知道你请假回家是假的,实则以为我老糊涂了,不愿再跟我学习。你想想:我说三八二十三是对的,你输了,不过输个冠﹔我若说三八二十四是对的,他输了,那可是一条人命啊!你说冠重要还是人命重要呢?」

3、孔子的故事:

4、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5、【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好的社会风气。

6、谓其"尽善矣,又尽美也!"而后大受感动,一连好多天老是想着它,吃肉也没有味道了。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孔子对于音乐入迷的情况。后人却借它来形容贫穷,真是怪哉。

7、颜回赶到家,已是深夜。他不想惊动家人,就用随身佩带的宝剑,拨开了妻子住室的门栓。颜回到床前一摸,啊呀呀,南头睡个人,北头睡个人!他怒从心头起,举剑正要砍,又想起孔子的第二句话「杀人不明勿动手」。他点灯一看,床上一头睡的是妻子,一头睡的是妹妹。

8、天明,颜回又返了回去,见了孔子便跪下说:「老师,您那两句话,救了我、我妻和我妹妹三个人哪!您事前怎么会知道要发生的事呢?」孔子把颜回扶起来说:「昨天天气燥热,估计会有雷雨,因而就提醒你『千年古树莫存身』。你又是带着气走的,身上还佩带着宝剑,因而我告诫你『杀人不明勿动手』。

9、无聊!"孔子的众弟子一听老夫子对子路不满,马上就改变对子路的看法和态度,越来越鄙视他。

10、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

11、【读音】jìnshànjìnměi

12、清·文康《儿女英雄》五:我即这等苦苦想问,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怎么问了半日,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1]

13、颜回打躬说:「老师料事如神,学生十分敬佩!」

14、冉求认为太少,给了公孙赤母亲更多。

15、这是因为子路不悦的缘故。

16、侃侃而谈

17、(3)《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朱源做了三年县宰,治得那武昌县道不拾遗,犬不夜吠。”

18、颜回从来不跟老师斗嘴。他听孔子评他错了,就老老实实摘下帽子,交给了买布的。那人接过帽子,得意地走了。对孔子的评判,颜回表面上绝对服从,心里却想不通。他认为孔子已老糊涂,便不想再跟孔子学习了。

19、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

20、【示例】比亦有人说足下诚~。--唐朝·韩愈《与崔群书》

21、【释义】形容好到极点,毫无缺陷。

22、尽善尽美

23、【出处】

24、“明知不可而为之”,这段故事虽无孔子,这对孔子的概括真是入木三分,深刻得很。显然,这个守城门的人并不是一个等闲之辈,而是一个修养很高却隐身于市朝的大隐士。

25、【读音】kǎnkǎnértán

26、鲁迅《华盖集·并非闲话》:“偏袒”也在所不免的......这也算人情之常,不足深怪;但当侃侃而谈之际,那自然也许流露出来。

27、【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含褒义)

28、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29、【读音】búshězhòuyè

30、【释义】表示时间不停地流逝之意。

孔子的著名历史著名故事

31、知其不可而为之

32、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33、第二天,颜回就借故说家中有事,要请假回去。孔子明白颜回的心事,也不挑破,点头准了他的假。颜回临行前,去跟孔子告别。孔子要他办完事即返回,并嘱咐他两句话:「千年古树莫存身,杀人不明勿动手。」

34、【示例】王小刚步入这门学科的研究领域还远未登堂入室。

35、【示例】(1)《后汉书·滕抚传》:“风政修明,流爱于人,在事七年,道不拾遗。”

36、只听买布的大嚷大叫:「三八就是二十三,你为啥要我二十四个钱?」

37、丧家之犬

38、清·颐锁《黄绣球》三:黄绣球只是侃侃而谈,全不像他平时的性质。

39、买布的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头。你错了呢?」颜回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冠(帽子)。」二人打着赌,找到了孔子。孔子问明了情况,对颜回笑笑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哪!颜回,你输啦,把冠取下来给人家吧!」

40、【释义】不慌不忙地谈着

4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42、寓言:狂喜勿语,语必浮夸;暴怒勿言,言必伤人。

43、孔子不能决也。

44、【示例】

45、【读音】dàobúshíyí

46、【示例】道若途若川,车航混混,不舍昼夜。(汉·扬雄《法言·问道》)

47、仁义礼智信的六个故事:满而不覆、善与人交、君子之态、失人失言、自强不息、处世圆明。

48、然而,子路也不是一般人啊,他的不悦肯定有其道理,况且,因子路不悦,导致他的老师竟然反复对天发誓:"天厌之"。

49、孔子说:“再给她二斗四升。”

50、帮助他人周急不济富,对年轻人救急不救穷,这是君子的态度。

51、:孔子误会了颜回

52、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53、孔子说:“公孙赤到齐国去,肥马轻裘,威风凛凛。我听说过,君子只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54、这就是"子见南子"。按理,这一次会见,不过是极普通的一个追星族与名人的见面,然而,不少史籍都对此予以记载,其奥妙何在?

55、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颜回输冠

56、颜回爱学习,德性又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一天,颜回去街上办事,见一家布店前围满了人。他上前一问,才知道是买布的跟卖布的发生了纠纷。

57、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58、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59、孔子在鲁国当了几任官,他在任之时,鲁国政治有了极大改良:卖东西不讨价还价;掉了东西不必惊慌,老百姓都有自已的人格,不肯拾起收为已有。

60、颜回走到买布的跟前,施一礼说:「这位大哥,三八是二十四,怎么会是二十三呢?是你算错了,不要吵啦。」买布的仍不服气,指着颜回的鼻子说:「谁请你出来评理的?你算老几?要评理只有找孔夫子,错与不错只有他说了算!走,咱找他评理去!」

孔子的著名历史著名故事

61、【读音】dēngtángrùshì

62、孔子的弟子子路,为人刚勇,一日在孔家弹瑟,瑟声中带有杀气,犯了孔子的大忌--仁。孔子自然不喜欢,又不便发作,就不满道:"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能进入内室。他为何要在我家弹瑟啊?

63、君子之态:孔子弟子公孙赤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

64、时间如流水,一定要珍惜。孔子之所以青史留名,是因为他懂得:时间就是财富啊!

65、不舍昼夜

66、两小儿辩日:

67、【用法】动宾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68、【释义】形容社会风气道德良好。

69、颜回应声「记住了」,便动身往家走。路上,突然风起云涌,雷鸣电闪,眼看要下大雨。颜回钻进路边一棵大树的空树干里,想避避雨。他猛然记起孔子「千年古树莫存身」的话,心想,师徒一场,再听他一次话吧,又从空树干中走了出来。他刚离开不远,一个炸雷,把那棵古树劈个粉碎。颜回大吃一惊:老师的第一句话应验啦!难道我还会杀人吗?

70、颜回说:「好。孔夫子若评你错了怎么办?」

71、【出处】《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72、孔子说:“给她六斗四升。”

73、颜回恍然大悟,「噗通」跪在孔子面前,说:「老师重大义而轻小是小非,学生还以为老师因年高而欠清醒呢。学生惭愧万分!」从这以后,孔子无论去到哪里,颜回再没离开过他。

74、孔子在齐国,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音乐[[韶]]。

75、《论语•宪问》:“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意思是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

76、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

77、子见南子

78、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79、【释义】表示已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是已得到老师专授指点。

80、在周代的等级制度中,孔子的地位相当于下大夫。

81、子路这人也怪,自己的老师去见了一个漂亮的女粉丝,有什么值得小题大做的呢?

82、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力求合乎周礼的人。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家乡,他显得温和恭顺,好像不会说话;在朝见场合,却长于谈论,有些谨慎罢了;在朝廷上,国君不在之时,他与同级官员说话,侃侃而谈,理直气壮;同上级说话,和颜悦色;君主来了,既恭敬而又不安,非常之小心。

83、《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84、【典故】

85、一次孔子到了郑国与弟子走散,孔子呆在城墙东门旁发呆,郑国有人对子贡说:“东门边有个人,他的前额像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部像子产,不过自腰部以下和大禹差三寸。看他劳累的样子就像一条“丧家之狗”。子贡把这段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孔子。孔子很坦然地笑着说:“把我的外表说成这样,实在是夸过头了。不过说我像条无家可归的狗,确实是这样!确实是这样啊!”

86、和“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有:尽善尽美、侃侃而谈、不舍昼夜、道不拾遗、登堂入室。

87、登堂入室

88、孔子的时间观念强,曾对着河流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光阴一去不复返啊!就如河水这样昼夜不停地奔流吧!

89、(2)《北史·厍狄士文传》:“法令严肃,吏人股战,道不拾遗。”

90、道不拾遗

孔子的著名历史著名故事

91、【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称颂人

著名的历史故事简短 篇3

1. 鸿门宴

中国历史中最有名的宴席莫过于鸿门宴了。秦末暴政,当时叛兵四起,天下大乱,刘邦和项羽双雄争霸,项羽因刘邦先入了咸阳而极为不悦,欲除掉刘邦,便设下此酒宴,表面上美酒佳肴,实际上暗藏杀机,整场宴会也是扣人心弦。

2. 杯酒释兵权

杯酒释兵权的故事想必很多人也听说过,主要是北宋皇帝赵匡胤自从陈桥兵变后黄袍加身,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一直担心手握重兵的部下效仿他当年的作为,通过宴会的方式威逼利诱,让将领交出兵权,被视为宽和典范,是十大有趣的中国历史事件之一。后来“杯酒释兵权”演变为一个成语,引申为轻而易举解除将领兵权。

3. 渑池之会

中国著名宴席中战国时期的渑池之会也是有名的历史典故,渑池之会主要讲的是秦王想和赵王交好,但是赵王却害怕秦王,后蔺相如同行,秦王想让赵王出丑,但是都被蔺相如“反击”,一直到宴会结束秦王都没有占上风。蔺相如机智地保护了赵王的安全并且不被羞辱,史称“渑池之会”。

4. 煮酒论英雄

煮酒论英雄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宴席之一,它是发生在三国时期的故事,主要讲述的是曹操以酒宴的.方式,想要试探刘备是否有称霸天下的野心,但是最后被刘备巧言瞒过的故事。

5. 文会宴

文会宴顾名思义,是中国古代文人进行文学创作和相互交流的一种宴会,这种宴会主要就是以文会友,气氛非常的好,各地的学士聚居在一起,把酒言欢,非常自由。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文学和艺术作品都是在文会宴上创作出来的,著名的《兰亭集序》也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兰亭文会上写的,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记述了他任滁州太守时约朋友在琅琊山亭饮宴的欢乐情景。

6. 福禄宴

福禄宴是各大中国名宴中最让感到胆战心惊的,它是福王朱常洵被李自成的起义军,在一口“千人锅”中和梅花鹿一起烹杀,作为上千士兵的晚餐,想想还是令人毛骨悚然。“福禄宴”毕,李自成命手下搬运福王府中金银财宝以及粮食,成了李自成的军队在此之后几年的军费的来源。

7. 千叟宴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千叟宴,它是始于康熙年间的,在乾隆时期盛行,这样的皇家盛宴在清朝举办了好几次,主要就是宴请天下的老人,宴会的场面非常大,彰显皇恩浩荡。千叟宴这场浩大酒局,被当时的文人称作“恩隆礼洽,为万古未有之举”。

8. 摘缨会

摘缨会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宴席之一,主要讲的是在平定一次战乱后,楚庄王在宴会上论功行赏,还让自己的爱姬许姬敬酒,忽然灯吹灭了,一位小将戏弄许姬,许姬将他的盔缨扯断,要楚庄王治罪,但是楚庄王没有,反倒是让大家摘下帽子饮酒,没有破坏气氛,后来这个将领也救驾报德。

9. 慈禧六十大寿宴

晚清时期的慈禧六十大寿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熟悉。慈禧太后在吃这方面是非常讲究的,其六十大寿规模非常的大,请几个月就开始准备,光寿宴用的瓷器碗碟等就有两万多件,一场宴会用了白银一千万两。

10. 新亭会

在历史中新亭不仅只是一次著名的宴席,更是次具有重大转折性的的历史事件。西晋末年,经过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后,北方的很多领土落入了胡人的手中,为了让将士们团结起来,举办了这次新亭会,打消了将士们萎靡的心态,很快的建立了政权,非常有意义。

著名的历史故事简短 篇4

历史是一部精彩的故事,而历史人物则是这部故事的主角。历史人物身上经历的故事和背后的秘事,更是引人入胜,激励人们努力拼搏,追寻自己的人生价值。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他不仅提出了许多至今仍被广泛引用的思想理论,而且还创立了一种道德伦理体系,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他的早年生活并不像后来那样光辉灿烂。孔子少年时期很贫穷,他家里的家境很差,经常吃不饱饭。然而,他不因此而自卑,相反,努力学习和努力工作,最终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事业,成为了一代的大师。

在西方文化中,亚历山大大帝是一位令人钦佩的历史人物。他出生于公元前356年,长于一个军人世家。他自年少时就展现出出众的军事才能,18岁时便成为希腊成功国王菲利普二世的策略顾问。在菲利普的帮助下,亚历山大成为希腊带头人,掌控了希腊世界的绝大部分。 他最为人称道的成就,是他的征服西亚和印度。在这些战争中,他向敌人展现出无比的勇气和决心,从而获取胜利,成为了欧洲文明的标志之一。

埃及的女王克娄巴特拉七世则以其高超的政治智慧、演说才能和勇敢的战斗精神而著名。公元前69年,她成为了埃及王位的继承人。在她位居王位的时期,克娄巴特拉七世认识到,她的王国正面临著各种种种的问题。王国的实力严重受损,而偏僻的边界地区已被群众所占领。为挽救国家,克娄巴特拉七世奋起抵抗外敌,并利用自己的政治和演讲才能争取到了更多的支持。最终,她以智慧和勇气成功地保住了自己的王国,成为了一个具有历史上意义的法老。

总的来说,历史人物的故事讲述着他们的背景、态度和成就,而这些故事都有着不同的魅力和启示。通过这些故事,人们可以从中得到灵感、力量和信心,不断进步,塑造自己的奋斗路线。

著名的历史故事简短 篇5

历史故事:官渡之战历史资料介绍,东汉末年著名战役官渡之战

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农民大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它却沉重地打击了汉朝地主阶级的统治,使早已腐朽不堪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也纷纷组织部曲(私人武装),占据地盘,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转入争权夺利、互相兼并的长期战争,造成中原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惨景象。当时的割据势力,主要有河北的袁绍、河内的张杨、兖豫的曹操、徐州的吕布、扬州的袁术、江东的孙策、荆州的刘表、幽州的公孙瓒、南阳的张绣等。形成群雄并起的局面,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壮大起来。

196年(建安元年),曹操把汉献帝挟持到许县,形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同年十一月,吕布被曹操消灭。

197年(建安二年)春,袁术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称帝。曹操即以奉天子以令不臣为名,进讨袁术并将其消灭。接着又消灭了吕布,利用张杨部内讧取得河内郡。从此曹操势力西达关中,东到兖、豫、徐州,控制了黄河以南,淮、汉以北大部地区,从而与袁绍形成沿黄河下游南北对峙的局面。

198年(建安三年),袁绍击败公孙瓒,占有青、幽、冀、并四州之地。袁绍的兵力在当时远远胜过曹操,自然不甘屈居于曹操之下,他决心同曹操一决雌雄。199年(建安四年)六月,袁术病死,袁绍挑选精兵10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袁绍举兵南下的消息传到许都,曹操部将多认为袁军强大不可敌。但曹操却根据他对袁绍的了解,认为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于是决定以所能集中的数万兵力抗击袁绍的进攻。为争取战略上的主动,他作出如下部署:派臧霸率精兵自琅玡(今山东临沂北)入青州,占领齐(今山东临淄)、北海(今山东昌乐)、东安(今山东沂水县)等地,牵制袁绍,巩固右翼,防止袁军从东面袭击许都;曹操率兵进据冀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东,黄河北岸),令于禁率步骑2000屯守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今河南延津北),协助扼守白马(今河南滑县东,黄河南岸)的东郡太守刘延,阻滞袁军渡河和长驱南下,同时以主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一带筑垒固守,以阻挡袁绍从正面进攻;派人镇抚关中,拉拢凉州,以稳定翼侧。

曹操所采取集中兵力,扼守要隘,重点设防,以逸待劳,后发制人的战略方针。从当时情势而言,这种部署是得当的。首先,袁绍兵多而曹操兵少,千里黄河多处可渡,如分兵把守则防不胜防,不仅难以阻止袁军南下,且使自己本已处于劣势的兵力更加分散。其次,官渡地处鸿沟上游,濒临汴水。鸿沟运河西连虎牢、巩、洛要隘,东下淮泗,为许都北、东之屏障,是袁绍夺取许都的要津和必争之地。加上官渡靠近许都,后勤补给也较袁军方便。

著名的历史故事简短 篇6

中国的历史悠久,孕育出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创造出了不同的人生故事,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几位著名的历史人物的故事。

一、孔子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被誉为“至圣先师”。孔子的人生故事影响了整个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他的学说——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数千年的主流文化。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出生在山东的一个贵族家庭。他在早年就表现出了惊人的才智,成为了鲁国的官员。然而,他的政治理念与时代背道而驰,于是他开始游历四方,不断学习和探索更深的哲学思想。

在他的学问旅途中,他在周围广泛的人中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学生,教授了他们各种学问、礼仪和道德。其中最著名的是《论语》,这是一部被后人广为传颂的文学名著,内含丰富的哲学思想,被誉为中国的国学经典。

孔子的思想一直影响着整个中国文化,甚至影响着整个亚洲文化。他被誉为一个哲学巨匠,他的人生故事激励了众多的年轻人追求真理和美好。

二、韩信

韩信(公元前256年-196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将领和政治家,曾为刘邦效力,被誉为“鸟中之凤凰,兽中之独虎”。

韩信出身低微,居家贫穷。他年轻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了非凡的才智和军事天赋。他在战争中经常以少胜多,以智胜力,成为了一位十分杰出的将领。在他为刘邦效力的时候,帮助刘邦取得了不少重要的战役,进而成功掌握了整个中国的政权。

然而,由于他拥有过强的权利和智慧,在刘邦身边的实力逐渐壮大后,韩信的权位开始受到他的同僚的威胁。最终,他不得不在刘邦的迫击下投降,弃军逃走。

韩信的人生故事给了后人很多启示。他的智慧和才干被誉为古代中国三大谋士之一,他的勇气和决心也是难得一见的,被后人尊为英雄。

三、李白

李白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被称为“诗仙”。他的人生故事也是无数读者向往的。

李白生于公元701年,出生在陕西省的一个贵族家庭。他年轻的时候,就表现出了极高的诗歌才华和文学天赋。他的诗文精神奔放,充满了自由和奔放气息,其作品让后人流连忘返。

李白的人生故事极其丰富多彩,他穷昌而泥沙,行迹遍布整个唐朝境内,并在其旅途中拜访了很多古代著名文化人士。他的诗歌风格深受当时的士大夫和贵族群体欢迎,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诗人之一。

李白的人生故事激励了无数的青年,他的诗歌更是成为了中国文学乃至于全球文学类的珍品之一。

总之,所谓人生故事无论是哪一位历史人物都值得所有的人们认真品味和反思。古代智者,武人英豪,文人诗人等各种各样的历史人物透过他们的奋斗生涯,书写并传承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著名的历史故事简短 篇7

汉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有封国制的存在,这是同秦最大的相异之处。早在楚汉战争时间,刘邦为了分化项羽的阵营,壮大自己的力量,曾封韩信、英布等为王,这些人因为非刘姓,故称"异姓"。由于异姓王非刘邦嫡系,又雄踞一方,在封立后数年之中,他们相继被诛除殆尽。与此同时,刘邦又大封他的子弟为王,称为"同性王",高于列侯。当时封立的"同姓王"共有9国,他们在封国内是国君,权力很大,其政权与中央基本相同,除太傅和丞相由中央任命外,自御史大夫以下的各级官吏,都由诸侯王自己任命。诸侯王还有一定的军权、财权等。史称"郡国并行制"。

著名的历史故事简短 篇8

中国古代拥有众多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的事迹和故事早已传遍海内外。这些人物大多都有着卓越的才华和惊人的勇气,在各自的领域中取得了骄人的成就,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孔子是中国汉族文化中最杰出的文化名人之一,他被誉为"大成圣人"。孔子的思想影响了多种方面的中国文化,特别是宗教、政治、教育和道德方面。他的"仁"、"义"、"礼"、"智"和"信"等思想,引导了中国人的道德观念,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一位著名的历史人物是秦始皇,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六国的皇帝。他的建国思想是"法家"思想,强调人治、法治和权威,厉行重法,推行"杀罪二十、赏德二十"的政策,使得中国的政治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同时,他还开创了长城和阿房宫等不朽的文化遗产,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

还有一位著名历史人物是唐太宗李世民。他是唐朝最著名的皇帝之一,他勤政爱民,推行"贤能拔用"、"开元盛世"等一系列改革和政策,使得唐朝得以繁盛,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巅峰时期之一。他还注重姑息家风,提倡"文治和礼仪",这些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中国文化。

除了以上提到的人物,还有类似于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他们的作品精美绝伦,广为流传;还有武则天等女子,她们突破传统,用自己的智慧、才干和勇气,赢得了众多人的钦佩。

总之,中国古代历史中有很多杰出的历史人物,他们的故事和事迹早已深入人心,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文化、艺术、历史、政治和社会等许多不同领域。这些人物的故事总体上都能够唤起人们对于勇气、智慧、努力、正义和爱心等美好品质的追求,成为后人向他们致敬的原因之一。

著名的历史故事简短 篇9

明朝隆庆年间,方员外郎张怀然负责山海关的防御工作,由于他采取严厉措施,致使后金间谍无法乘虚而入,于是后金国就派盗匪出身的马平兄弟前去刺杀张怀然。

临行前,后金国对马平兄弟进行了充分的训练,又根据张怀然学识渊博,对理学有独到见解,时常有人前去求教,他总是热情相待的习性,请来好几个读书人教马平兄弟学读书人说话、走路、做事。直到外人无法看出破绽,这才命他们行动。

计划的第一步,马平乔装进入张府刺探,见机行事。马平人长得文文弱弱,刻意一装扮,真还有几分书生气质。他身背行囊,出现在张府门外。

马平到张府门前递过名帖,说自己闻听张大人对理学有独到见解,便特来拜访求教。下人拿着名帖进去了。马平站在门外等候,他不时地东张西望,看有没有什么可疑的人,就在这时,他感觉裤脚被轻轻扯了一下,一低头,居然是个肮脏的讨饭婆子。还没等她开口乞讨,马平就一脚踢过去,把她往远处轰:“离我远点!”讨饭婆子趴在地上“哎哟”直叫。

“你怎么没有同情心?竟对一个乞丐动粗!”耳边传来一声有力的呵斥。马平身子一震,看到一位白衣中年人站在台阶之上,袖管被风吹动,下半截像是空的。他心里盘算道,这该是张怀然的护卫安鹤飞先生了吧。据打听,这人乃是弃婴,双臂残疾,被安农田养大,腿脚功夫极好。中年人让门人去拿些食物送给讨饭婆子,这才转脸看马平。

“哦,我是急着见张先生……”马平赶忙结结巴巴地辩解。中年人默默地打量他一下,带他进府。路上,马平恳求中年人不要把刚才的事情告诉张先生,以免影响张先生对自己的印象。中年人思索片刻答应了他。

中年人把他带到客厅,让他稍微歇息一下,说张先生正在处理事情,稍后就到。马平坐下,因天气炎热,他打开扇子扇起来,借着扇子的掩护,他偷偷观察着周围的情况。听到脚步声响,他收起折扇。  

著名的历史故事简短 篇10

如何评价明末著名军事家袁崇焕?袁崇焕的历史影响:将相故事

袁崇焕是明朝末年著名将领,后来被崇祯皇帝以谋反罪论处,最后受活刮之刑而死。袁崇焕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自明清以来的数百年间,关于袁崇焕的争议从未停止过。就算是放在现在,也仍然有挺袁派和倒袁派两系。

挺袁派认为袁崇焕之死,实际上是一场冤杀。他本是忠君为国之人,最后却被人以通敌卖国的罪名处置,随后更是被自己的君主活刮其肉,被自己守护的百姓喝血吃肉。袁崇焕之死,是明末之时,最大的一件冤案。

倒袁派则认为,袁崇焕此人的确存在有议和之心。他虽然表面上还在抵御清军,但实际上已经有了主和之心。

对某一历史人物的评价,惯来都是是非分明,一定要拍板定案,给个明确的说法的。所以历史以来,对于袁崇焕的评价才会争议颇多。但是如果自小编个人看来,评价袁崇焕其人,虽然说的确应当给他定一个性质,但是去其个人也确实需要一个全面的评价。

首先袁崇焕此人,绝对是一等一的将才。否则以努尔哈赤的雄心壮志,也不至于最后遗憾而死,死得推翻明朝,进入中原的志向,一直到清顺治帝时期才最终实现。

努尔哈赤作为后金的开国皇帝,清朝的太祖皇帝,其个人能力无需多说。以十三副铠甲骑兵,最终使得建州女真发扬光大,统一草原,建立后金,成为明朝北方最大之患。在明朝末年,国力衰微,国家大权由奸臣奸宦掌控之际,最终却未能成功入主中原,其中少不了袁崇焕的功劳。

我们看现在的许多电视剧中,努尔哈赤将袁崇焕视为自己最大的祸患,认为正是有此人在,所以使后金骑兵不能踏入中原。到了清太宗皇太极这儿的时候同样如此,皇太极首先想到的仍然是将袁崇焕给除掉。说袁崇焕一人,阻挡了女真铁骑入关,确实有些夸大,但是不能否认,袁崇焕的确颇受努尔哈赤重视,并且将其视为人生大敌。努尔哈赤:朕用兵以来,未有抗颜行者。袁崇焕何人,乃能尔耶!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的袁崇焕,确实当得起努尔哈赤的赞叹。

袁崇焕是一个生性倔强的人,这一个性特点有时是优点,有时则成为致命的缺点。孙承宗作为袁崇焕的老师和伯乐,曾经对于袁崇焕此个性颇有告诫。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的性格哪里是那么容易改正的。

毛文龙作为袁崇焕手下大将,为袁崇焕助益良多,可以说袁崇焕获得宁锦大捷,少不了毛文龙在其中出力。但是后来袁崇焕说杀就将人给杀了,并且还丝毫不听周围人的劝告。就连他的恩师孙承恩也是时候得知,此前毫不知情。也就说袁崇焕是狠了心要将毛文龙处死,以至丝毫消息都未泄露。

可是也正是因为毛文龙的事,成为他日后通敌卖国罪名的另一巨大佐证。也正是有毛文龙之死在前,崇祯皇帝才对袁崇焕背主之事生信不疑。

王在晋说:毛文龙径袭辽阳,旋兵相应,宁锦之围解,文龙与有力焉。此出于崇焕之自陈,剧称其牵制之功,则文龙何可杀耶?文龙杀而虏直犯京城,明知而故悖之,崇焕之祸,其真自取耳!

世人对于毛文龙之死,同样存在争议。虽然世间对袁崇焕到底是忠臣还是卖国贼,存在极大的争议。但是就小编个人而言,袁崇焕虽然可能确实有主和的心态,但是绝不至于通敌卖国。若真是叛国之人,哪里会真的听从崇祯皇帝调令,就这么回去送死。

当是之时,非无贤才也,袁崇焕以间诛,孙传庭以迫败,卢象升以嫉丧其功。此三人者,皆良将,国之宝也,不得尽其才而枉陷于死,使当日者有一张居正为之相,则间必不行,师出有时,嫉无所施,各尽其才,而明之天下犹可不至于亡。这个说法一点也没有错。如果说袁崇焕此人最大的历史影响,大概就是对于明朝亡国之上。虽然明朝确实有衰亡的迹象,但是在袁崇焕去世之前,清军仍然被他牢牢的堵在关外。而在袁崇焕死后,短短不过几年的时间,就已经覆灭明朝,入主关内了。

另外,袁崇焕之死,还让当时许多已经有些动摇,或者本有动摇投降之人,起了投降的心思。当时许多袁崇焕的部下,看见自己的主帅得了这样的一个结果,其后许多人都选择了降清。不说其他,只说吴三桂此人,当时大开关门,也曾有过这样的心思。所以说,袁崇焕之死,绝不简简单单只是他一人之死。以其一人,已经影响到了一国运势。